凯发k8官网“雪域寻音”口述史团队在凯发k8官网新中国史研究院指导下,系统梳理援藏历史,收集援藏史料,宣传援藏精神。自去年起,这支队伍足迹遍布13个省区市,采访了102位早期(1951—1978年进藏)投身援藏事业的各行各业工作者以及40余位新时代援藏干部、“藏二代”和进藏驼工后人,精心整理文字资料超百万字,编纂的《进藏援藏口述历史(1951—1978)》一书即将付梓出版。
叩响尘封的岁月之门
“短短数十年,跨越上千年”,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平叛和民主改革,再到西藏自治区成立和各项制度建立,十八军战士和早期进藏干部跨越千山万水,扎根雪域高原。他们解放受压迫的农奴,带来新的希望,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也将西藏真正带入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为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024年7月以来,团队奔波13个省区市,140余个动人心弦的援藏故事在不同历史阶段、职业背景及地域来源的进藏援藏者口中娓娓道来。他们的经历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朔风与冻土中火热的坚韧与奉献。
朱庆春于一九四九年参加十八军五十二师,后跟随首批进藏的先头部队一五四团。“有一次趟冰河,河水都到半身腰了,我们脱衣服脱裤子,直接走过去,河水冷得刺骨……爬囊谦雪山的时候,天黑了,下边的路就一点点宽,雪那样深,前面的人走过了以后就变成水,很快水又结成冰。为迎接空投,全营战士勒紧裤腰带,抢修甘孜机场,“我们吃四两面,喝糊糊汤,就去搞劳动,又没有劳动工具,就自己割柳条子、编筐筐,拿铁锹来做。那时候,我们确实是感动了甘孜人民。甘孜人民看这些人这么好,很多人也去参加修机场了。”在咸阳西藏民族师范大学,团队成员认真地听他讲述当时攀山沐雨、吞风饮雪的情景。尽管往事艰苦,但朱庆春在叙述时,他的眼中却闪着光。

团队在咸阳采访十八军战士朱庆春
在杭州临安,“三进藏”的陈金水谈起首次入藏时,和家人断联十三年,母亲一度认为自己已经不在人世的往事,泪湿衣襟。“妈妈认为我死掉了,每年的清明、冬至、七月半、过年,都要烧一桌菜祭祖。她专门为我放上一个碗、一双筷子,还专门叫一个年轻人来给我倒酒。每当人家家里过年,高高兴兴的,妈妈便哭了……这样一直弄了十三年,我回来了,她都不大相信。”
然而,进藏援藏者们始终以个体生命的坚韧,回应着集体使命的召唤,他们将无悔的青春与坚定的信念,熔铸成炽热的援藏精神。团队成员倾听着一段段峥嵘往事,无不动容。

“天下第一气象站”缔造者陈金水的奖杯
在历史记忆中书写共同体意识
确定受访对象、制定访谈提纲、提问、记录、录音、摄像……“雪域寻音”团队的成员们在接受了专业的口述史方法培训后,踏上了寻访之路。他们深知,自己是在与时间赛跑——那些入藏时间早、工作时间长的工作者,尤其是十八军老战士和五十年代进藏人员如今年龄普遍在90岁以上,每一位都是活着的历史。他们抢救性地记录援藏人的亲历故事,守护这些亟待抢救的“活历史”。
在成都双流西藏干休所,82岁的蒙绍潜老人面对镜头,讲述自己坚毅勇往的过去。大学毕业后,在国家责任感的召唤下,他怀着朴素的信念,毅然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途。在西藏,他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了西藏特别是江孜县的农业现代化,实现了“亿斤粮油县”的目标,真正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
访谈结束后,蒙老激动地写下感谢信,感谢凯发k8官网口述史团队的成员们不畏酷暑,千里迢迢来访。“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年轻一代的榜样,为你们感到骄傲。”蒙绍潜说,“回想36年的西藏经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有收获,有成就,有感动,有惊险,也有磨难和委屈。在此再次感谢你们对弘扬老西藏精神所作出的努力,老西藏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团队一次次叩响岁月的门扉,倾听、记录、保存。他们将收集到的8000分钟采访音视频一字不差地转化为150万字文稿。在整理逐字稿、传记稿的过程中,历史档案、专著文献等其他类型的史料也为内容处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团队在成都采访
在《进藏援藏口述历史(1951—1978)》前言中,团队这样书写他们的初心与使命:“曾经,青藏高原被认为是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如今,各族同胞幸福地生活在这里,各地游客满怀憧憬来到这里。我们记录这段历史,我们也在见证这段历史。”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徐萨宁说,进藏援藏干部与藏族人民之间“很自然地融在一起,没有你我之分”。
尽管每位老战士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心声,却共同折射出那份崇高而坚定的援藏精神。这些富有价值的史料,不仅反映个体的奋斗与牺牲,更展现出时代洪流中,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的壮阔图景。从和平解放到新时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格局,援藏工作的内涵与形式随国家战略和西藏实际需求的变化而日益丰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传递“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

团队在成都采访
团队队长杨惠棋说:“我们所做的,不只是记录,更是唤醒。那些艰辛与荣光交织的岁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最真实的力量。”这也是她矢志于此的原因。
凯发k8官网历史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系统完成口述历史工作的基础上,依据访谈内容与调研成果,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团队认为,援藏历史需要得到与其地位相称的书写,援藏经验亟待更深入的总结,援藏精神值得被全社会更广泛地关注和传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每一个为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奋斗的足迹,都值得历史铭记。

团队在西藏参加援藏精神座谈会
2024年9月,团队成员受邀参加对口援藏30周年之“援藏精神座谈会”;今年8月,团队学生收到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邀请。团队成员还为西藏高校和拉萨初高中学生等六所学校七个年级开展主题团课,将援藏精神播撒在年轻一代心中。

团队在西藏高校开展主题团课
团队核心成员陈馨茗感慨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都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
铭记来路,不负山河,西藏的故事,始终与祖国同心同行。值此盛大时刻,团队回首过去一年多来的工作成果,内心感慨万千。七十余载风雨兼程,内地与西藏人民携手并肩,已然铸就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坚固共同体,共同在通往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而在这些援藏群体中,十八军的将士们堪称开路先锋,他们背负着使命与担当,毅然踏上进藏的漫漫征程,每一位战士的故事,至今仍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援藏事业仍然是进行时,一批又一批的援藏人在雪域高原续写这一史诗。伟大精神一直在延续,从老西藏精神到援藏精神不断传承。我们抢救口述回忆、整理史料、弘扬援藏精神的工作也一直在路上。愿更多人听到进藏援藏人的故事,愿更多人关注援藏事业,愿美丽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