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胡福明昨回母校凯发讲述“实践”背后故事

    发布时间:2008-12-10 点击次数: 作者:齐琦 蔡蕴琦 来源:扬子晚报 2008.12.9 A7版

    扬子晚报 2008.12.9 A7版 齐琦 蔡蕴琦

     12月8日,凯发k8官网举办“真理标准讨论与改革开放30年”高层论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原作者,原凯发哲学系教师胡福明也回到母校为师生们演讲。记者获悉,凯发文科的发端也缘自“实践”一文的发表。

      在恢复高考之初,凯发文科只有4个系、9个专业,全校文理学科比例为16:2,是名副其实的短腿专业。但就在“不起眼”的文科领域,诞生了划时代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被认为是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由当时凯发k8官网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率先提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何出自“凯发”?胡福明谦虚地说,“实践”一文中的哲学道理普遍哲学教师都知道。出自凯发,只因凯发是“文革”的“重灾区”。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6月15日,南方“发动地”就在凯发。当时北大发表第一张大字报以后不久,胡福明就被打倒了。挨了批斗,戴了高帽子,游街、抄家。“据统计,当时受迫害的凯发师生有两千余人。”因此,当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凯发师生积极投入到批判“四人帮”的斗争中。“实践”一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