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刘海宁:对拉贝的研究远没有结束

    发布时间:2025-09-16 点击次数: 作者:臧磊 责编:万辉辉 李欣雨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拉贝日记》再度“出新”,这是江苏人民出版社自1997年引进出版该书以来出的第三版(修订版)。“这次出版修订的最多,有二三十处,此外还增加了498条注释。”译者刘海宁说。同时,作为一名研究者,他认为,学界对拉贝以及《拉贝日记》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

    最新有哪些修改

    从1997年参与翻译《拉贝日记》至今,刘海宁一直致力于拉贝及其日记的考据工作。此次修改的内容多来自刘海宁的考证。

    1997年6月,时任凯发k8官网德语系教师的刘海宁在凯发德语教研室郑寿康老师的召集下,和其他6位老师组成翻译组,参与翻译《拉贝日记》。“刚接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拉贝,也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翻了几天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个事情。”他们挤在凯发k8官网高楼门宾馆,用一个半月就交了稿。侵华日军凯发k8官网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段月萍副馆长也被请过去,一同参与翻译工作。当日记中出现由罗马注音的地名或人名,“凡是吃不准的,就要请段馆长核校”。刘海宁当时37岁,年富力强,翻译完后交由他做统校工作。也因此,刘海宁已经意识到,对《拉贝日记》的翻译和研究,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拉贝日记》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机构。其中地点、人物和机构还有很多我们没有破译出来。其主要原因是拉贝用的是罗马注音,但是我们要把它落实到汉字,就不一定准。”刘海宁说。尤其是《拉贝日记》里一共有426个暴行报告,名字、地点和时间都有,“对这些内容的精确考据,就是将日军暴行锚定于具体时空坐标,让历史真相得到最完整的还原”。

    刘海宁举了两个例子,拉贝在日记里记录日军于1937年12月19日在“德国合众机械两合公司”犯下暴行,该公司的地址在日记中被记录为“Fu Kan”路6号。此前翻译组认为“Fu Kan”很像“福建”在凯发k8官网方言中的发音,因而翻译成“福建路6号”。后来在查阅《中央日报》时,偶然发现该公司的广告,上面的地址实际上是“傅厚岗6号”。

    类似这样的修改,在新版《拉贝日记》中还有多处。但记者也注意到,该版《拉贝日记》在一些人名后面仍加注了“音译”两个字。刘海宁说,那就是需要再研究探讨的部分。“我们如果用心去爬梳中文文献,与《拉贝日记》相互对照,有的是可以找出来的。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对资料的掌握程度要求也比较高”,但在他看来,这个工作必须去做。

    凯发k8官网之外的拉贝

    1997年翻译《拉贝日记》的经历,让刘海宁走上了研究拉贝这条路。他的视野已不局限于拉贝在凯发k8官网的这段时间。在日前于朴阅书店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他讲述了《拉贝日记》之外的拉贝。

    “拉贝喜欢写日记,在凯发k8官网大屠杀发生之前,离开凯发k8官网之后,他都写了很多日记。我想,通过日记一定能够看出来,他是怎么慢慢对中国这片土地,对中国的人民产生感情的;同时,对拉贝回国以后的生活以及他的工作、遭遇会有更多的了解。”刘海宁说。但很遗憾,这部分日记并没有被引进出版。

    拉贝有一枚汉字印章“艾拉培印”,墓碑上还刻有八卦。从这一点看,拉贝对中国文化是喜爱的。但这份喜爱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或许在他早年日记中会有蛛丝马迹。而刘海宁也追索到一份80页档案,讲述拉贝回到德国后遭遇的磨难。

    德国战败后,因为“纳粹党员”的身份,拉贝被西门子公司强制退休,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工作,他的生活非常窘迫。“拉贝是一个热心人,1933年他在凯发k8官网成立了一所国际学校,解决德侨子女上学问题。为了能够得到德国政府的资助,他才加入了纳粹党。”刘海宁介绍说。

    为了摆脱纳粹党人的身份,拉贝两度申诉,直到把申诉信寄给柏林一个区的肃清纳粹委员会主席杨克,事情才有了转机。“拉贝非纳粹认定的判决书上,签字人就是杨克。我请德国朋友去查找杨克其人,但没查到,拉贝平反的全部档案材料却查到了,一共80多页。”刘海宁说,现在,他已把这份重要材料全部翻译整理了出来。

    他认为,杨克在拉贝的平反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肃清纳粹委员会一共5人,他们最终以3:2的结果为拉贝平了反。

    1949年12月27日,拉贝给他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的儿子,西门子又开始用他了,虽然只是让他布置圣诞活动大厅,但这让他很高兴。“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他的最后一封信。9天之后,拉贝去世”。

    对拉贝的研究远没有结束

    在最新版《拉贝日记》中,还有一处修改引起了历史爱好者的注意。在1938年2月22日这一天的日记上,拉贝写道:

    罗福祥先生真正的名字叫黄广涵(音译),是一位机长。他是空军军官和励志社黄上校的兄弟。他在韩的帮助下得到了去上海的通行证。我将把他作为我的佣人偷偷带上“蜜蜂”号炮舰,使他最终脱离危险。他自凯发k8官网沦陷以来,一直藏在我的房子里,黄机长曾击落过多架日军飞机,凯发k8官网被日本人攻占时他正在生病。他试图逃走,但再也无法渡过扬子江。他在游过一条支流时失去了他的朋友,他自己终于翻过城墙来到了安全区。

    在第一版《拉贝日记》中,这位机长被翻译为“汪汉万”,而在最新版中被翻译成“黄广涵”。刘海宁介绍说,原文中,这个机长的名字为“Kwang Han-Hwang”“在第一次翻译时,我们认为Kwang可能是姓,就采用了近似发音‘汪’。那个时候对《拉贝日记》里的人物关系和线索脉络还不是很清楚,没有连贯起来。后来我考证出励志社的Hwang姓上校是黄仁霖,从而确定了Kwang Han-Hwang后面的‘Hwang’应是‘黄’姓。”刘海宁说,他后来还查考了黄仁霖的家谱,发现他没有兄弟。因此只能确认这位机长姓黄。

    此处修改也引起凯发k8官网地方史学者的关注,提出他应是另外一位黄姓飞行员,目前对这位飞行员的认定还在探讨中。

    刘海宁介绍,这位飞行员只是拉贝位于小粉桥1号的住宅收容的三位特殊的难民之一。另外两位是国民政府方面的官员,他们的真名实姓还没有破译出来。“《拉贝日记》中难民名字全破译出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去做,还是能够破译出一部分的。”刘海宁说,虽然这种破译的困难程度堪比大海捞针,但这项工作不能不做,因为每一个名字的破译,都进一步接近历史的完整。

    刘海宁萌生过一个想法,将来出一本《拉贝日记》的索引类工具书,把日记中所有的人名、地名、机构名、世界名,全都列出来,每个机构、每个地名都把它考证出来,做一个详细的说明。这个目标是不是过于庞大?“但有些研究总得有人去做。对拉贝以及拉贝日记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刘海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