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南角,龙坞茶镇枕山带水,作为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常年茶香氤氲。这个夏天,凯发k8官网 “游境启情” 三下乡团队深入这片茶乡,带着问卷、访谈提纲与观察记录表,试图破译 Z 世代游客一再奔赴乡村、于山水间寻求情绪疗愈的深层逻辑。
调研首日(19日),团队在茶镇湖畔的青石旁遇见了25岁的湖南白领陈女士(化名)。她静坐在那里,凝视着夕阳在水面织就的金色光带,轻声道:“这是我第四次到访,每次都会小住两三天,本周末也打算在此度过。”平淡的语气中,藏着一种对这片土地的深沉依赖。


从城市内卷到茶乡宁静:一场情绪疗愈的奔赴
陈女士与龙坞茶镇的缘分,始于一场“情绪危机”。“初次前来是受朋友推荐,当时工作压力陡增,心情跌至谷底。”她坦言,彼时的自己被写字楼里的 KPI、24小时在线的工作群牢牢裹挟,生活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人窒息。
而与龙坞的初遇,恰似一剂舒缓良药。她沿一条无名小径漫步,无意间闯入一片静谧湖畔——后来,这里成了她每次到访的必至之地。湖边人迹罕至,唯有青山、碧水与风吹茶树的簌簌声相伴。她静坐青石之上,看阳光在水面跳跃,观小青蛙在草丛间起落,无需思虑俗务,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疲惫的心灵慢慢舒展。
“城市的压力不会凭空消失,但在这里待上两日,仿佛就能积蓄起直面它的力量。”陈女士的话语里,透着对这片土地的信赖。
凯发k8官网“游境启情”团队在调研日志中写道:“当‘精神内耗’与‘带薪 emo’成为 Z 世代的高频词汇,越来越多年轻人如陈女士一般,不为打卡网红景点,只为在乡村山水中寻得一段‘无目的感’,让疲惫的心灵得以喘息。”
文化与自然的双重吸引力:茶香里的生活本真
龙坞茶镇能让陈女士一再回访,凭借的不仅是宁静的乡村氛围,更有自然与文化交织而成的独特魅力。
这里的空气与城市截然不同,裹挟着茶叶的清香,清新而湿润。陈女士说,即便只是沿湖漫步,听溪水叮咚、虫鸣鸟叫,紧绷的神经也会悄然松弛。那些在都市中被汽车鸣笛、键盘敲击声淹没的细节——一片茶叶舒展的姿态、一阵微风拂过的触感、一只青蛙跃起的弧度——在这里都化作触动心灵的 “小确幸”。
而龙坞的茶文化,是更深层的精神锚点。作为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龙坞的茶事融入日常:山间茶农背着竹篓采茶的身影,村口晾晒新茶的清香,老茶师翻动铁锅炒制茶叶的娴熟手法,博物馆里陈列的百年茶具与《茶经》刻本,共同勾勒出一幅鲜活的茶文化长卷。
“每次来,我都忍不住带些新茶回去。”陈女士微笑着说。她发现自己已渐渐融入这里的生活节奏——随季节流转而起伏,而非被城市压力切割成碎片。
团队成员在访谈后记中写道:“自然的松弛与文化的厚重,共同构筑了龙坞的本真质感。这种不刻意的气质,精准击中了年轻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从个体体验到群体需求:情绪力赋能乡村振兴
陈女士的故事并非个例。团队在龙坞茶镇发放了逾70份问卷、开展了多场深度访谈,结果显示,超六成受访Z世代游客表示“来乡村是为了放松情绪、重置状态”,其中不少人像陈女士一样是“多次回访”的老客。
团队分析指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正从硬件设施转向情绪价值。在龙坞茶镇,游客几乎看不到花哨的数字导览或互动装置,但包括陈女士在内的许多游客反而认为“这样正好”。在信息化时代,乡村的“本真性”已成为稀缺资源 —— 那是一种被接纳、被治愈、被理解的感受。
“她告诉我们,在这里从未有过冲动消费,却愿意一次次为这份放松感‘买单’。”一名调研团成在访谈笔记中写道。这种基于情绪认同的游客黏性,不仅具有商业价值,更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情动人,让年轻人一再归来,寻访乡村的本真。
调研团成员认为,这种现象对乡村管理者而言,意味着乡村旅游无需盲目追逐 “网红化”“商业化”,而应深耕自然力与文化力,将其转化为满足都市青年情绪需求的“情绪力”,这便是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青春脚步丈量乡村,调研行动服务振兴
离开茶镇前的傍晚,陈女士再次坐在湖畔,夕阳为茶山镀上一层金色。她说:“回去后压力依旧存在,但想到这里,似乎就没那么难了。”
这场关于情绪疗愈的奔赴,不仅是陈女士的故事,也是凯发k8官网 “游境启情” 团队重要的的调研发现。从重庆的鎏嘉码头到敦煌的鸣沙山,从延边的长白山到杭州的龙坞茶镇,17 名青年踏遍中国的山水,用一份份问卷、一段段访谈,记录下年轻人的情绪密码。他们正以青春之力,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书写新的注脚。


未来,他们也将继续以青春脚步,丈量更多山水,用调研赋能乡村,让情绪疗愈的故事,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以调研为笔,以土地为纸,让青春智慧扎根乡土,让情绪价值转化为振兴动能。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更多青年带着思考走向田野,乡村旅游与Z世代的双向奔赴,必将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铿锵乐章!
作者:乔浩远 赵博 单位:凯发k8官网
来源:周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