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国学之道(39)之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24 点击次数: 作者:徐小跃 来源:现代快报

    我们已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所谓“人文”就是“文明以止”。“文明以止,人文也”(《易-贲》),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文就是对文明所采取的“以止”的态度和方式。而“以止”则又是在两个意义上得到体现的,我将其称为“两止”。一是指“归止”;一是指“限止”。如果说“归止”旨在指出文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话,那么,“限止”旨在指出文明的发展过程应该得到某种规范和限制。只有全面准确把握了这“两止”也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文明的特征及其优秀性之所在,同时亦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实质及其功用性之所在。

    下卦的离火与上卦的艮山构成了“贲”卦的卦象。离火象征光明美丽,这是人文应该“归止”的方向和目标;艮山象征稳重静止,这是人文应该“限止”的规范和警示。

    “文明以止”表示的都是“人”所进行的全部文化活动以及“人”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能干”就会“装饰”自己以显示美丽和善良;“应该干”就是向着“美善”去做,所以帮助别人、关爱别人于是成为“文明”的标志。原始人用石头、木头、玉骨制出的武器、工具和装饰品也就是“能干”的表现,文明的表现。然而究竟以什么样的行为作为人类迈进“文明”领域的标志,一些学者主张不是以“器物”的发明创造为其标志,而是以“精神”的呈现为其标准。这从一个断了脚骨而得到救护的死者证明了人类具有了此类行为。说得更通俗些,只有人类有利他、助他情况的出现才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真正建立。这种判断也避免了以能否制造、使用工具的能力去区分人与禽兽之间有差别而可能遭到质疑的可能。因为“相爱”且是对“非亲”的相爱(注意这点的强调,因为许多人也举出禽兽雌雄配偶间、父母子女之间所谓相爱的事实来否定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情感行为)是一种“善行”,而“文”则又是一种求美求善的行为,更何况向着光明美丽而归止的文明呢?

    所有构成文明子项的“文器”“文事”“文人”“文物”又都是人所从事的“文”之事业,即人文活动。人文即人类的文饰和节文的行为。人类在进行文明的建设中要始终遵循“阴阳平衡”“阴阳和谐”原则,时刻要注意处理文明活动中“外内”“动静”的关系。既要“归止”,又要“限止”者也。天文的表现是“刚柔交错”,那么人文的表现也当体现在“动静外内交错”之中。所谓内外动静就是阴阳交错,就是一阴一阳,而只有同时兼顾此两者才可谓平衡,才可谓和谐,也才可谓“道”矣。人文之事当要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普遍之理。

    制止,防止文明的泛滥和过度从而走向其反面的“野蛮”当是人文精神重要属性!要调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平衡。“火”尽管光明和美丽,但如火势过凶过猛那必将遭殃,因而必须以“山”而“止”,而“静”,而“阻挡”之也。“道器”两端的文明不可以失衡、失当、偏颇,要达到平衡、合理是也。“允执厥中”“允执其中”是对所有文明“事项”的总原则和方法。对于“文器”的物质文明建设也应该存在一个对其节制、控制的问题,发明创造什么当有个“比例”问题。此其一;对于“文事”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建设中如何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君臣之间、君民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皆需调节,节制,执中。此其二;对于“文人”的心性文明建设问题。对“人心”与“道心”,德性生命与气质生命,天理与人欲等问题皆需“允执厥中”者也。当然在这其中,对人心,气质之恶性的克制,制止则又显得十分重要。在“允执厥中”以后达到和“止于至善”则是人文必须要着力的重大问题。“率性”“和情”“寡欲”又都涉及“以止”的问题。此其三;对于“文物”的人化自然之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更存在一个如何“限制”人的主观欲望和愿望的问题。“不违农时”“因时因地制宜”,不过度掠夺,攫取自然资源和不滥捕杀动物等都需要对人加以节制。“让物物着”要从全体生命的高度来加以认知,而不是出于对人类生活的需要和满足去短时间珍爱动物的生命。也就是说,“让物物着”是建立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下的思想观念。这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平等观啊!此其四。总之,文明是重要的,但文明必以止,必以静。没有控制,不懂清静,文明过度,是不行的。限止,不是限止文明,而是限止文明之过度以及所造成的弊端呢!

    在一系列的归止与制止、防止文明事项中体现出富有特色的中华传统人文精神。这也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文精神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这一精神是对文明的引导与纠偏,因而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徐小跃(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凯发k8官网图书馆名誉馆长,凯发k8官网哲学学院教授)